令我敬畏,也让我感动的印度_【德里之七:】(被几十人团团围住/误打误撞进入MarkazBagleWeiMasjid马卡兹清真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德里之七:】(被几十人团团围住/误打误撞进入MarkazBagleWeiMasjid马卡兹清真寺) (第3/3页)

有人心中的警报或对彼此的警戒心突然卸下,拥挤的场面开始松散,人群也渐渐离去。

    ──OMG,呼~~!

    但此刻我身边依旧围绕着许多人好奇的直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接着长者用简单的英文与我交流并热情地邀请我到旁边另一个区域席地而坐、喝茶,之後有名年约五、六十岁的另一名长者,不晓得是因为他懂英文还是他的辈分较高,只见他推开人群,直奔我身边,他表示友好地与我握手并问我从那来?听到我回应Taiwan,他立即指了指我右侧区域的一块地席,并说这里也有一名台湾人,接着他用印度话问着身旁几名年轻人,我猜他应该是问他们那名台湾人去那里了?但似乎大夥都不晓得那名台湾人去那了?之後两名长者与几名懂英文的人好像打开话夹子般的,他们热情地问了我许多问题;或介绍他们这一层等等事宜,之後又陆续有几人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他们的名字,霎那间,场面一阵热闹、混乱,因为同时太多人发问或讲话让我有点分身乏术反应不过来,就在此时我才发现刚才带我上来那名服务生已经不见踪影,我猜他应该是回餐厅工作了。

    一阵混乱与热闹之後,原本我周围的二、三十个人群终於一一散去,只剩下两名长者与七、八名好奇的人围绕在我身旁,两名长者慈祥又礼貌的要我坐下休息喝茶,但我告知没关系,我看看就好,两名长者热情地带我走了几步,指了指几名正在低头看着经书默念经文的人,我猜长者应该是在说他们在念经之类的,我缓缓看着这层区隔了好几个区域,有的似乎是用屏风作为隔间

    ,有的似乎是用檀座作为区隔,而每一个区域都有人在默念经文;或是闭目打坐;或三三两两低声讨论着……

    就这样,待了几分钟之後,他们突然不晓得要与我聊什麽,於是第二名长者又问了身旁的人,接着转头告诉我,那名台湾人不晓得去哪里了?可能去吃饭或去外面了。

    此刻,第一名长者仍旧客气的要我坐下来休息喝茶,我告诉他,没关系,我差不多要走了。因为我心里想着,我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进来了,也莫名其妙地来到四楼,应该已经算是深入了一个对我来说十分神秘的地方,我已心满意足了,而且等等还有行程要走,因此不要待在这里太久。

    於是我谎称,还有朋友在楼下等我,所以必须走了,长者听了我的回应,先是有点失望,但他又马上露出慈祥笑容说,喔,你朋友在等你啊,那好吧。

    最後,我点头向长者道谢,也不断向身旁的众人道谢之後,缓缓走向楼梯,两名长者与许多人走到楼梯口,挥手向我道别,我再次道谢并告别之後,从幽暗的楼梯一层一层走下楼去,而经过每一层;里面的人依旧好奇地看着我。

    而当我走下楼时,我却开始反省自己是否对於伊斯兰存在太多根深蒂固的偏见,因为老实说,相信许多台湾人包括我,对伊斯兰教完全陌生,几乎都是从新闻或电影得到的资讯及印象,而伊斯兰在好莱乌大多数的电影里都是负面角sE,虽然我也知道好莱乌某些电影都带有偏颇宗教信仰的洗脑模式,但我还是非常不应该的在下意识当中对他们产生恐惧之心,然而就在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之後,不但颠覆了我对伊斯兰的既有印象,也见识到穆斯林的热情及友善,因为打从我进入巷子,陆续问了三、四名穆斯林,竟然没有任何人反问我是何种宗教信仰或是有何目的?便说可以进去参观再次强调,这里不是观光景点;而清真寺里的长者更是热情的招呼着我。

    历史上各种宗教之间的战争、土地纷争,实在有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怀,但我深信,无论你我是何种信仰,宗教与宗教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应该才是最美好的世界。

    来到一楼,穿上球鞋,一抬头,拱门骑楼下仍旧有许多人讶异地瞪大双眼注视着我。

    离开大楼的骑楼後,我到对面餐厅找那名服务生道谢,但却没看见他在餐厅内,於是作罢。

    ──好吧,平安落幕,那就结束这里的参观行程吧!

    当我才刚闪过平安落幕,正要朝巷外走去,突然有人将一个水桶的水泼向地面,部分的水洒到我的脚,我的第一反应──完蛋了,可能有人要咒骂我。可是当我一抬头,看到泼水的是一名年约五十岁的男子,我正好与他四目交接,但他却没有表示任何歉意,他撇过头去,狠狠踢将空水桶飞,之後转身,对着一名年约三十岁左右,身材黑瘦穿着老旧衣服的男子破口大骂,泼水男子不断企图将一台小摊贩的车子推走,但始终被那名男子阻止。

    此刻我才明白,那名泼水的男子是一名店家老板,与店家老板争吵的男子是小摊贩的老板。

    似乎是小摊贩的车子离店家门口太近,店家老板y要把小摊贩挪往别处,小摊贩起先不愿意,於是店家老板才会将小摊贩用来洒水或洗手的水泼倒在地面,企图将小摊贩赶走。

    他们两人不断争论,但是高下立判,因为盛气凌人的店家老板不断指着小摊贩男子大声叫骂,而小摊贩都只是小声回回嘴,渐渐地,小摊贩不再回嘴,他神情落寞捡起被店家老板踢远的水桶,收拾着摊贩的物品。

    此刻,所有周围的人都看着店家这个举动,却没有人劝架或劝阻店家的举动,小摊贩男子就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到羞辱,他面露哀伤与忧愁;嘴里低声呢喃两句,但他似乎不再敢;或不愿意继续与店家老板争执,就这样,他低着头垂着双肩,领着一名不发一语年约六、七岁的儿子,两人缓缓将小车推往巷内,而那名店家老板嘴里仍旧嘟嘟喃喃的大声咒骂着,待小贩走远之後,他才转身走进店内。

    我就这样看着那名父亲与小男孩两人远去的背影,此刻心里一阵酸楚。

    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印度有种姓制度,但却鲜少有人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在1947年已经被印度宪法废除,只是因为种姓制度在印度存在了两、三千年之久,根生蒂固的观念在民间仍难以改变。

    我并不晓得店家老板与小贩是否存在着种姓制度的差异,然而一名小贩为了生存到底要受到多少羞辱,一名小贩为了生存到底要受到多少不公平的待遇,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小贩的尊严,在印度是否已旦然无存?!我也不确定,但我宁愿选择不相信刚才所看到的一切。

    此刻,却又想起半个多小时前在胡马雍停车场看到的那一幕;让我心情更为落寞,然而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任何气力或脑力去思考及判断任何事物了,因为,或许每个印度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或许我应该更自私地当好旅人的角sE,只做为一个观察者,不去思考太多,也不要让这些人事物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但,我想我只能尽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