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侯爷万福 第37节 (第1/2页)
一阵心疼袭来,密密麻麻。 她听得上清大师道:“后来家国安定,十年之约已到,老宣平侯便派人去寻了宣平侯,却发现他躲在山林里,饮兽血、食兽rou,不会言语。” “为了让他静心,陛下无法,送他又去了符安山昭阳寺。” “也是在那里,宣平侯遇到了陶施主,并且,陶施主算是陪伴了宣平侯许久。” “故而陶施主虽是庶女,但得以记为嫡女,与宣平侯在父母应允下于昭阳寺结下姻缘。” “……” 剩下的姜弦懂了。 难怪侯爷之后便如同断情绝爱一般,二十四岁不愿结亲。 原是如此。 姜弦设身处地,倘若一个人与她相伴许久,彼此坦诚相待、互相扶持,可在她真正遇到危难时,决绝离开,那她也怕是不愿相信情谊,更何况侯爷他本就如此坎坷。 一介庶女,竟然只是拿了侯爷做了跳板。姜弦紧紧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她心里几乎一字一句,陶邑宁…… 第31章三十一.弦姜弦看不得陈淮受一丝一毫…… 城南靖侯府 白墙黑瓦,宽大的门楣上檐角外延,檐下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两个大白的灯笼。 头七子时,靖侯府的人便备好了饭菜,等按着风俗送走孟二公子的魂魄后,一早儿就大开府门,迎接宾客。注1 以往宾客往来,又是靖侯这样的勋贵世家,少不了一条街都热热闹闹的。 可一旦沾了白事,人越多,反而越显肃穆。 正堂停着灵牌,白幔微漾、各种花圈、挽联摆在一侧,和着呜呜咽咽的哭声,更加显得凄凉。 来往的人在灵牌前停留片刻,道句往生之词,便依着规矩闪过。 可即便匆忙,仍不免把目光投向下首跪着的女子。 那女子便是孟思昀的夫人,陶邑宁。 说来宣平侯、陶邑宁、和孟二公子之间的事情也算是众人皆知。 以往大家少不了要说一句安乐伯没品、不知天高地厚。 可看着不过二十一二、正是如花似玉的陶邑宁低声哭泣,众人也生了几分可怜。 也是这个时候,大家才会记得孟思昀不过二十四岁,便已经埋入黄土。 死者为大,前事已过,再计较就有些…… 人群里有几个人啧啧两声,抬头看了看年迈坐在上座的靖侯,以及那位算是与宣平侯同窗之谊靖侯世子孟思昭。 唉,宣平侯可真是绝情。 那些人眼神交汇,不免唏嘘。 绕是靖侯也算是开国列侯,可没了宣平侯,景宁王便不出席,太子殿下自然也没有必要再屈尊了。 这样的想法,同样升起在跪在地上的陶邑宁的脑海里。 她心里的遗憾和痛苦恍若被无尽放大,不由把头埋的更低。 突然,她身后的侍女倒吸了口凉气。 紧接着,她便看见一双素白云纹的靴子停在了堂前。 视线慢慢抬起,眼前的人素衣白裳,实在是熟悉不过。 靖侯率先迎了上来,“陈侯来了。” 陈淮颔首,向靖侯行了一个晚辈礼道:“孟叔客气,今日陈淮以思昭旧友前来,送昀弟一程。” “逝者已逝,望孟叔节哀。” 陈淮自始至终都是不急不缓,就像是从顶级皇家礼仪的模子里刻出来一般,让人如沐春风。 靖侯长叹了一声,便拍了拍扶着自己的孟思昭:“昭儿,你带见渊去侧阁稍事休息。” 陶邑宁抬眸,看着陈淮衣角掠过她而去。 而他,一直是目不斜视,似乎整个灵堂,只有靖侯和世子两个人而已。 当年,父亲以为战死的陈淮如今位极人臣、轻轻一动便可撼山海。 可他要她嫁去、维护陶氏满门荣耀的靖侯次子,却先离世而去。 陶邑宁想起这些事情,便如同恶蛆附骨,悔痛不堪。 可她也只能跪在灵前,看着陈淮拦拦衣袖,漠然离开。 靖侯府景致依旧,可于孟思昭而言,也是多年未见,如今不过回京半月,还不能完全适应。 他一边引着陈淮向他的院阁走去,一边无不感慨。 陈淮慢慢扫过女子腰似的杨柳:“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