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爱_E结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E结局 (第1/2页)

    三年。

    时间并非总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有时它只是将一切搅拌、混合,最终呈现出一杯成分不明、滋味复杂的饮品,名为“生活”。

    辛唯申的生活,便是如此。

    她没有成为全职作家,而是找了份足以支付N粉钱的工作,苟在职场里,生存并麻木着。好消息是,她的《在场》刚出版,激起的水花b预期要大,让她从一个完全无名的状态,跃升为在特定圈子里小有名气、被寄予厚望的“新锐作家”。

    此刻,她正坐在一家书店JiNg心布置的签售区後。灯光柔和,不像记忆中幻想过的那般刺眼。空气里是咖啡香、纸墨香,以及一种相对克制的、属於文艺Ai好者的热情。面前排队的读者不算太多,但也络绎不绝。

    她穿着一件质地良好的米白sE针织衫,头发挽起,露出清晰的额头和颈线,b三年前多了几分g练与沉静,那种锋利的边缘似乎被仔细地收敛了起来。她微笑,签名,回应着读者的话语。

    「辛老师,我很喜欢《在场》,里面那种走出孤独困境的挣扎,写得太真实了。」一个大学生模样的nV孩说。

    「谢谢你能读到这一层。」辛唯申微笑,在扉页上流利地签下名字。她的字迹依旧清晰有力,但少了些许当年的狂狷,多了几分控制後的平稳。

    「辛老师,能写一句‘给同样告别青春痛苦的小雨’吗?」

    她点点头,写下。这要求很常见。她的公开说辞,这本书的核心是“告别”——告别青春的孤独与痛苦,寻找成年人的立足点。这说法安全,正确,且容易引起共鸣。

    一场小型的对谈刚刚结束。主持人问了那个必问的问题。

    “唯申,很多读者都好奇,《在场》的情感如此真挚,您最初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是某个特定的事件或感悟吗?”

    闪光灯轻微地闪烁。

    灵感来自哪里?

    这个问题像一枚细小的探针,试图探入她如今已然封缄的内心。

    脑海中闪过的,不是青春的孤独,也不是什麽顿悟。

    是吴子延。

    是他羞涩递过本子时泛红的指尖,是他泡茶时专注的侧脸,是他读到她那篇弥漫Si亡气息的文字时,那该Si的、亮得惊人的、纯粹赞赏的眼神。是无数个日夜,他埋头写作时,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那声音曾让她嫉妒得发狂。是那场几乎将两人彻底撕裂的争吵,她将最恶毒的话语化作刀刃,并非为了杀他,而是为了b他离开,或者……b他做出选择。她当时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麽,只是被那种毁灭X的冲动驱使着。

    然後,是那场混乱。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消息像一颗炸弹,投掷在两人关系的废墟之上。沉默。长久的沉默。她以为他会彻底消失。

    但他没有。

    吴子延再次出现时,脸上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甚至是一种……认命般的疲惫。他说:「我们结婚吧。」他说:「我可以照顾家里。你……你继续做你想做的事。」他说这话时,没有看她眼睛,只是盯着地面,彷佛在背诵一篇早已准备好的、与情感无关的声明。

    她震惊,疑惑,甚至有一丝被侮辱的感觉——他这是在可怜她?还是用这种方式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殉道?但她看着他纤细却异常坚定的身影,看着他眼底那片沉静却深不见底的灰烬,她T内那种惯常的、想要摧毁什麽的冲动,第一次,感到了一种实质X的疲惫。

    她同意了。与其说是对新生活的向往,不如说是对持续不断的内心争斗感到厌倦。或许,这是一种更漫长、更温和的相互折磨?又或者,这是一个她从未想过的、诡异的出路?

    她的心脏为那段记忆轻微地cH0U紧了一下。但她的面部肌r0U早已训练有素,甚至牵起一个温柔而略带感慨的微笑。

    「灵感……」她轻声开口,声音透过麦克风,显得真诚而温暖,「说来有趣,最初的触动,或许是来自nV儿刚出生时的那个笑颜吧。那麽纯粹,那麽充满生命力,让人觉得所有的挣扎和寻找,忽然都有了确切的意义。」

    她说得无b自然,流畅,彷佛事实就是如此。台下响起一阵理解且感动的低语。媒T记者迅速记录下“作家辛唯申:创作灵感源自母Ai”。

    这谎言天衣无缝。她将一个生命的到来作为重启的起点,这故事完美无缺。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场》里那些关於孤独、嫉妒、创造焦虑的Y暗描写,几乎全部完成於怀孕之前。nV儿的笑颜照亮了她之後的生活,却并非那本书的种子。那颗种子,来自於一个她绝口不提的男人,以及他们之间那段充满毒素却又异常肥沃的关系。

    签售继续。

    她耐心地应对着每一位读者。R0UT感到疲惫,手腕微酸,但内心却并非空虚。而是一种……饱胀的沉闷。像吃下了一顿过於丰盛却并非自己真正渴望的食物。她拥有了很多:社会意义上的家庭、一份稳定的工作、文学上的认可、一个健康的nV儿、一个将家务和孩子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丈夫。她似乎没什麽可抱怨的。

    但她冷眼看着这些热情的读者,看着他们为书中那个“被克服”的虚构孤独而感动,心里却异常清醒。她从未真正告别什麽,她只是将过去的那些黑暗能量,连同後来这份沉甸甸的、令人安心的家庭生活,一起压缩、变形,制成了这本受人赞誉的书。这不是告别,这是炼金术。

    活动终於结束。她婉拒了出版社共进晚餐的邀请,说家里孩子还小。编辑表示理解,称赞她不仅是才nV,更是贤妻良母。她微笑接受。

    走出书店,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城市的华灯初上。她深x1一口气,将身後那充满文学话语的空间暂时关闭。

    她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