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定制问卷(骨科1V1)_雨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雨幕 (第1/4页)

    ——————————————第16年—————————————

    林城的梅雨季长,入梅早,出梅晚。

    然而,多雨的现象在当地人的眼里从来都不算稀奇。

    林城的一年,有多于三分之一的日子在下雨。

    为了便于平时活动,学生的校服款式一般是宽大的,松松垮垮,麻袋一般,尤其是校服裤子。符合身高的配套裤子往往长得盖住鞋跟,下雨天的时候裤脚湿到脚踝以上是常有的事。

    许一零初一入学订的校服的裤脚一学期就被她踩烂了。她裁掉了裤脚,提醒自己下次订校服一定要订小一点的裤子。

    母亲说,她还会长个子的。

    可她好像初二之后身高就没怎么增长了。

    以前她觉得长高是成长的体现,如今,身高逐渐放缓生长似乎也能算是一种成长的体现了。

    同学说,这是睡眠不足导致的。

    她不好说什么,因为熬夜有时候是她自愿的。理由说起来是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没做完、就这么睡觉太可惜了,其实就是没玩够、不想迎接第二天,不想迎接新的课程、作业和默写,但每一次的第二天都不会因为她不想而停止到来的脚步。

    这是第十六年的雨季。

    林城的梅雨季多从六月持续到七月,晚的时候甚至要到七月末才出梅。

    六月也是考试季。

    考运讲究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多指天气。考试的学生和送考的家长都希望考试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可惜天公不作美,许一零中考那天,母亲再次穿上的当年送许穆玖中考时穿的那件寓意“一路绿灯”的墨绿色旗袍,今年又被雨水沾湿了。

    许一零最终被附中录取,她没能去到第一志愿一中。

    按她自己的说法,虽然她自己也觉得白白在二班吃了三年苦最后没达到最好的结果有些亏,但这不算失常发挥,重点班并不是保证所有学生都被一中录取的保险箱,每年南路中学被一中收走的学生不会全都是重点班的,同样的道理,即使是一中的学生,也不见得成绩个个都比所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好。

    她为自己的失败编了这么个说法,然后就拿着附中的录取单去报到了。

    穆丽菁才不吃她这一套。

    心存懈怠落后一时,很可能导致以后与别人相差的就不止一点两点了。

    穆丽菁望着自己不争气的儿女,想着年轻的自己曾面对嗷嗷待哺的他们说:

    “反正一个也是带,两个也是带。”

    现在的她想的是:

    “反正一个也是鞭策,两个也是鞭策。”

    这两年总有和她差不多年龄的家长跟她说:“附中,挺好的啊。”

    慢慢的,她也这么告诉自己:

    是吧,即便不是一中,也没那么糟。

    但是,掐尖、尽全力是她投射到儿女身上的执念,是她坚持了很多年的执念,她不可能放弃。

    追求最优有什么错?永远没错。

    只是,她对“每次只有自己在担心”这种状况开始有些厌烦和疲倦,想听听老师的建议。她想尝试稍微宽松一点的标准,这或许会更“适合”孩子。

    然后他们就可以在“适合”的道路上追求最优。

    她用言语敲打了一阵许一零,又借题发挥给明年高考的许穆玖施加了压力,适可而止。

    有些事,只要不是非常过分,她也放弃追究了。

    她还有别的事需要关心。

    那次丈夫许常均的脚被砸伤的事恍若一记重拳敲醒了她。

    她那天急匆匆赶去医院,对方见到她的时候却优先无视了自己的脚伤,跟她说明什么“工伤”、“赔偿”、“放假”、“工资”等字眼,还让她不要担心。

    那一刻她心里五味杂陈。

    那个要和她共度余生的男人,不是同她投资生意的合作伙伴,不是家里人随叫随到的提钱金库,也不是工厂里千篇一律的生产机器……他是个人,是血rou之躯。

    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向强调实干过日子代替无谓乱想的她在那天晚上回到家之后,独自躺在那张大床上,日常紧绷的心弦突然间不可收拾地松懈下来。

    她开始多愁善感起来。

    如果人一辈子能活大概八十年,那么她和丈夫两个人已经是走了一半多的人了,而这一半里面他们已经花了将近二十年在子女身上,他们工作、赚钱、攒积蓄,然后改善物质条件、投资教育,常常因为工作奔波,忽略彼此。

    她不后悔做这些,只是她想,到了这个年纪,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为他们自己单独抽出一些时间。

    去医院看望许常均的时候,她问他有什么想实现的爱好。

    许常均想了想,说他眼馋同事那套一千多的渔具很久了,闲时去护城河钓鱼想必是件美事。

    穆丽菁嗔了他一句,说他胆子小,想得太简单。

    许常均笑问她有什么高见,她答,出远门旅游吧。

    “等零零高考结束再去?”

    她摇了摇头,

    “那也不耽误今年的。”

    等许一零高考结束,他们两个四舍五入都快五十岁了。

    于是,七月,销售淡季,他们挑了生意不忙的工作日,从十三号开始进行了一次峡城五日游。

    七月十六日。

    “我们明天就回去了。”母亲的声音通过手机听筒传来,背景的瀑布流水声和此刻耳畔的雨声混作一片。

    “对了,”挂电话之前,母亲想起来什么,提醒道,“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林城估计有台风要下大雨,你把家里窗户都关紧。”

    许穆玖抬眸瞥了一眼外面灰蒙蒙的天色。

    “好。”

    挂了电话,许穆玖把手机随手放在了餐桌上,回到厨房继续洗锅。

    身后传来响声。

    他回头,是许一零在翻找鞋柜。

    “你要去上课了?”许穆玖开口问道。

    “对啊,衔接班的数学课。”

    “等等我,”许穆玖加快了洗锅的速度,“我送你去吧。”

    “不用啦。”许一零连忙答道。

    许穆玖把洗完的锅放好,走出厨房。

    “外面在下雨。”

    “下雨天骑车更麻烦,我乘公交车就行。”许一零从鞋柜里抽出一把灰格子花纹的雨伞,“你马上八月份就开学了,抓紧时间在家歇着吧。”

    “这把伞柄生锈了。”许穆玖瞥了一眼许一零拿出来的伞,随即蹲下来找了另一把递给她,“那你早点回来。”

    “嗯嗯!”

    许穆玖欲言又止,还是没把后半句话说出来。

    他沉默地看着许一零换鞋、拎着帆布包和雨伞出了门,眼神里藏着些许窘迫和哀怨:

    你早点回来。

    今天是七月十六号,是我十八岁生日,可不可以多分一点时间给我?

    可他只是想一想就知道,要是他对许一零说出这句话,那该有多怪异。

    至少他自己这么觉得。

    许一零还不知道他的事,可他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究竟是希望家人陪伴自己,还是吃着亲情名义的红利占用她的时间。

    他说不出口。

    他明白自己处于现在这种情况,应该自觉地和她保持距离。

    可这距离该怎么衡量?和以前一样?还是比以前疏远?他的这些变动会被她察觉吗?如果被察觉了他要怎么解释?

    他不愿意失去和她在亲情范围内的互动,可和以前一样的互动还是会让他觉得开心,而这开心里面到底有没有其他情感的成分,他实在是分不清。

    他的无措多来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