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养一只万人嫌崽崽(穆瑜的旧伤,原来是那个时...) (第2/3页)
微微起伏,却依然静默无声。 穆瑜半跪着替他别好通讯器,没有立刻起身,抬头看着仿佛凝固的小雪团。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燕隼大概还听不懂这么复杂的话,一动不动站着,睁大眼睛静静看他。 系统这叫一个着急,掐着喇叭躲在后面配音:“想!想!” 它被学说话的燕隼吵得数据库乱成一团,想不通小反派这时候怎么就又变回了小哑巴,急得直推燕隼,叫他跟自己学说“想”。 系统隐形的时候其他人看不到,但接触下力道不变。燕隼仿佛是被一阵风推了个踉跄,被穆瑜及时接住,才重新站稳。 小雪团的脸色比平时白,衬得眼睫和瞳色更黑,定定看着穆瑜。 穆瑜被系统吵得失笑,按按额角,撑着膝站起身,把手大方地借给他牵。 手刚递过去,就被冰凉的小手紧紧抓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我会做你的老师。”穆瑜说,“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来解决。” 他没有在说给燕隼听,所以也没有特意放慢语速咬清字句,说出来时,反而比平时更轻。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进入虚拟冰场后,就不难理解编导所说的“冰雪世界”是什么概念。 这里的一切都像是用冰砌成的。随处可见的冰雕美轮美奂,在灯光下晶莹剔透,漆黑天穹尽处极光涌动,显得异常神秘。 节目组邀请来的少年花滑队员已经在等他们,一水十来岁的小孩子,男女都有,个个手长腿长,腰细肩窄体态轻盈,穿着修身的黑色连体作训服。 和刚进入冰场、兴奋得四处张望说个不停的孩子不同,他们对四周的景色似乎并不关心,只是自顾自做着上冰前的热身。 参加节目的五个家庭,因为穆瑜和燕隼单独分出来,就变成了六组。分配来带燕隼这一组的,是个格外寡言少语的男孩,叫高益民。 系统顺便去翻了翻资料,是个父母都是D级的孩子。今年十一岁,七岁的时候因为测试出相关天赋被带进俱乐部,已经在燕父手下练了四年。 “他想练出成绩,能拿一块金牌也行,这样就能让他的父母提升评级。” 系统到最后也没能教会燕隼说“想”,蔫耷耷趴在小雪团头上,通过意识海给宿主汇报:“高益民还有个meimei,身体很弱,要靠他养。” 穆瑜不动声色,摘掉揪着毛线打秋千的系统,及时伸手,稳稳捞住了差一点因为偏沉摔倒的小雪团。 十五岁那年,高益民的普通培育舱到期。他参加现实世界的花滑比赛,吃了七片止痛片上场,然后在第一次尝试阿克塞尔跳时重重摔倒,摔断了一只脚。 他们这一组不需要引导教学,连那个五岁的小豆丁都滑得很好。发现这一点后,高益民就避开人群,找地方继续闷头练跳跃。 主要流程,就是在燕隼自己跟自己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忽然蹲下来,幼稚到不行地盯着小朋友看。 “嘘。”穆瑜说,“我的注意力没有转移。” “没有。”穆瑜合上剧本,“他跟着父母去打工了。” 高家人老实本分,几代人的评级都是C或D级,没出过更高的。 余牧编写的那些剧本,逻辑向来很明确:燕家发生一件意外,需要遮掩,于是设法栽赃到燕隼的头上。 穆瑜也是第一次给这么小的雪团子当老师,在意识海里,和系统友好讨论:“应不应该做一个表格?” 系统翻到这里,忽然隐约觉察出一丝熟悉:“……宿主,余牧的最后一份剧本!”那些被毁掉的、练废了的少年花滑队员! 他的训练量太大,几乎不间断地处在高度疲劳和伤损状态,这种伤损刻在意识层面,已经无法抹去。 系统补充:“高益民的父母工作很努力,对他也很好,经常会带着meimei来看他训练,一家人攒钱吃冰淇淋。” 穆瑜折好手杖,抱起趴在自己膝盖上的小雪团,揉了揉脑袋:“他的比赛成绩怎么样?” 这些“意外”多半来自燕溪。毕竟即使是燕母这种育儿方向的畅销书作者,也无法改变一个天生的反社会倾向人格。而燕家为了保住社会地位所做的遮掩,又成了无形当中的进一步纵容。 有些D级是自己作出来的,比如差一点就掉档的余牧。也有些D级是因为天赋的确有限,勉强在“温室”的考试中合格、擦着边通过没被刷掉,可也被卡在社会边缘,只能靠提供最基础的劳作换取资源。 小反派以为穆瑜没有注意他,悄悄往穆瑜的口袋里塞最圆的榛子仁,迎上穆瑜的注视,瞬间凝固:“……” 这是在拍综艺,燕溪不会明目张胆找麻烦,高益民今天的训练项目还没做完,没有时间拿来浪费。 在冰上旋转飞舞、看着迸溅的冰花在灯光下绽放的日子,像是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燕隼观察了几分钟的穆瑜。 反而是每次穆瑜蹲下来,平视燕隼的眼睛,小反派都会瞬间变成不会动的不会喘气的小雪人。 在片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离开片场,又要提防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镜头窥伺。穆瑜长在这种环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