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7章、陛下何意修玄? (第2/2页)
想着搞化学的话,离不开中国历史上名声卓著的“化学家们”——炼丹的道士,朱厚熜又让黄锦去找一些在炼丹方面颇有知名度的道士来。 因为这场“农业种植技术讨论会”,两类人被皇帝莫名其妙地捏在了一起,也因此引发了奇妙的朝堂和民间反应…… …… 谁是京城大粪商,根本不用惊动多少人——锦衣卫自己就能搞定。 锦衣卫的老大是都指挥使,其下南北镇抚司自然重要,但卫级别还有一些军政事务,在这任官的叫堂官。 锦衣卫堂官中,以三人为首,分别是提督东司房、提督西司房、提督街道房。 东司房缉访京城内外jianian宄,西司房缉捕京城内外盗贼,街道房……京城内外修理街道、疏通沟渠。 这活听着很离谱,但提督街道房的人级别还不低,身份是锦衣卫指挥,在堂官中名列第三,按官品来说比南北镇抚使还要高。 之所以要在锦衣卫里专设一个街道房,原因也简单:京城达官贵人且多了,他们营建宅院自然会对城里的基础设施产生一些破坏。按理说这事也归五城兵马司管,但品级足够的锦衣卫堂官才方便弹压他们。 既然成立了这么个部门,那么京城居民污秽的处理也就交给他们了。 甚至包括救火等等一些杂事。 东西司房各有印信关防、独立运作,各自都能向皇帝奏事。街道房呢? 锦衣卫中边缘养老部门。 现在,提督街道房的是个老人。 温廷伟听到王佐的吩咐,表情很是古怪:“陛下要找京城粪商?” “这事你最清楚。”王佐一脸严肃,“这可是陛下亲口谕旨,先把人找到、找齐再说!” “……卑职领命。” 温庭伟回到自己的官衙,又找来了街道房中负责具体办事的堂上佥书,吩咐了下去:“把东西南北城内城外一百三十六粪道的人都叫齐,听候陛下处置。” 他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因此用了处置这个词。 该堂上佥书听到“听候陛下处置”几个字,浑身汗毛一竖:“提督,咱们街道房出了篓子?” “……不知,王大人十分郑重。” “我知道了!我这便派人去!” 街道房定额共有锦衣旗校五十人,该堂上佥书迅速把带队的五个小旗官都找齐了,同样严肃无比:“陛下有旨,要抓京城粪商。提督之命,先把揽着一百三十六粪道的人都带来!我给你们半日时间,一个不落,必须都带到!” “……” 命令莫名其妙,但是大家都是成熟的锦衣卫,听命令办事就好。 街道房既然分管京城污秽的事,那么自然都知道该去哪里找谁。 堂堂锦衣卫,自然不是自己亲自去搞环卫、搞街道沟渠清理,他们一般只是从天子脚下的城市干净整洁的礼仪威严角度出发,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给出督导压力。 污秽工作也是如此。 经过很多年的“竞争”,京城被称为“条狼氏”或“倾脚工”的粪工们,如今基本都分属十二大粪商。 根据多年掏粪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京城诸多街道里巷按照脚程和“承揽关系”被划分出了一百三十六粪道。 每条粪道都属于一个粪商,由他雇的掏粪工负责。 粪道最多的,便是京城粪商老大。名字不好听,江湖里敬称道尊。 现在,京城道尊宋虎正在京城宅中逍遥自在。 他这宅子自然不能逾制,但屋内如今燃着上好的炭,炉上温着上好的酒,怀里搂着上好的小妾。 宋虎一人就独霸三十八条粪道,每年能赚多少钱? 他觉得自己比文人朋友对他说的唐朝前辈罗会还要厉害。据说那罗会世代做此行当,家财巨万,还因此被人写到了书里。 当年长安人多,如今北京也不少啊! 再说了,如今掏粪制肥,法子比以前多多了。 宋虎这么多年,更是把业务越做越好。 最能说明问题的一点就是:如今陛下皇庄的肥也由他贡着呢! 爷们是御用肥商! 1 宋虎名字很嚣张,但人很富态,白白胖胖的。 快过年了,他现在饶有兴致地一边揉捏着小妾一边问:“昨夜官房里焚的香哪里买的?” “哎呀老爷!伱喜欢那个味道的话,妾身以后就用那个了!” “正经事!老爷要买一些,送人的!” 粪商送礼,自然要讲究。既不能显得太豪奢,也要顾及自己的身份。 方便时为了去味,大户人家都有在一旁焚点香的做法。 粪商送这种,既符合身份,也表达了对大客户宅中清洁卫生的关爱之情。 好香价格也不算便宜。 能在京城独霸三十八条粪道,宋虎哪能没有一些有能耐的朋友? 至少他认为是朋友。 1 现在,他的一个朋友到他家里来了。 来得很不客气。 “宋虎,跟我回锦衣卫一趟。” “……齐兄弟,这是出了什么事?小的一直用心办事……” 从往日里从不断笑脸的这个锦衣卫旗官脸上,宋虎看出了割袍断义公事公办一般的大义凛然。 贵为江湖上粪道的道尊,宋虎是个人精,他本能地冒冷汗。 爷们就垄断三十八条粪道的生意,就算碍着同行了,也犯不着锦衣卫来带人吧? 这些事,能闹到县衙就算大了! “陛下旨意,识相的,你就莫要再多嘴了,现在就跟我走还不失体面!” 宋虎脸色煞白。 1 你说什么? 来抓我还需要陛下旨意? 去年确实因为谋逆,京城很紧张。 可我就掏点粪,难道通逆了? 道尊很慌,但道长们很惊喜。 朱厚熜正式与道士产生了交集,而且是主动寻访。 找粪商不需经过谁,但找炼丹名道,那就要借助官府的力量了。 消息一经传出,私下的议论就开始了。 值此拜相大典将要召开之际,许多人不免心头古怪:莫非陛下平了叛乱大位稳固,又设了宰相之后,以刚刚弱冠的年纪,要开始求长生了吗? 刚刚被划到礼部底下的道录司左正很激动。 1 道录司以前虽名义上也归礼部管,但有官而无衙。 现在,官名虽然还没改,但居然在礼部有衙堂了,而僧道合为一司,总司可是正四品,他这个道录司的左正也从原来的正六品被定为了正五品! 衙堂还没坐热,正琢磨着陛下这改制的用意,想着什么地方建功,陛下的旨意这就来了! “把右正、演法、至灵、玄义等官都请来,陛下有旨意!” 这一次,一定得把陛下给道录司的第一件差使办好。 陛下要炼丹名家,那么大明的炼丹名家便一个都不能少! 面对这传出的消息,腊月十五望日朝会之前,有言官抱着忠君报国的想法慨然拟疏。 新法未成,大明未富,陛下何意修玄?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