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拈酸吃醋  (第2/2页)
手放人离去。    那池边的柳树并不遮阳,这季节只需片刻石凳便是guntang,路过林寄的时候,温瑜只是颔首,便算是打过招呼了。    再有一两个时辰便是正午了,七月份的日头毒得很,再在院中亦是不妥,温瑜干脆引人进了书房。    这书房是前两个月温瑜吩咐周礼单独辟出来的,里面的一景一物皆按着温瑜的喜好来布置,既是“当家主母”,这点权利自然还是有的。    “你们先坐,我去泡茶。”来者是客,最基本的还是要有,但对方来也不是为了一盏茶的,为图方便温瑜泡的是从周彧库房中拿来的雨前龙井,龙井不需烹煮,倒入滚水即可。    将茶水搁于二人面前,温瑜这才坐下说道:“雨姝,你应当知晓,我从不会怪你。”    平阳下意识地瞧了林寄一眼,二人的感情甚笃不似作伪。    “不过,我还是会证明给你看的。”平阳又坚定地说了句。    温瑜莞尔:“好啊,我等着。”    林寄眼底闪过的那一丝无奈和宠溺被温瑜捕捉,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模样,性子是温和了些,倒是与平阳相配。    平阳看了看温瑜转而又看向身侧的林寄,继而牵起林寄的手向温瑜介绍道:“玦哥哥,这便是我……夫君,林寄,如今是翰林院修撰。”    平阳面上闪过一丝小女儿家的羞恼倒是难得,温瑜觉得有趣,却未多作调侃,转而看向林寄,自我介绍道:“宋玦,字温瑜,雨姝应当向你提起过我。”    林寄坦然道:“是,阿姝同我说过你们的事。”    对方如此坦然,温瑜倒有些不知所言了。    林寄又道:“阿姝说,此情不关风与月。”    温瑜粲然一笑,端起茶盏道:“那便以茶代酒,祝二位恩爱长久白首永偕。”    “也祝你和周彧永结同心。”平阳语出惊人。    温瑜刚喝下去的茶水险先呛出来,又听她道:“其实若长宁侯府依旧,玦哥哥也未必会娶我吧?”    温瑜否认:“非也,若你愿嫁,我是愿娶的。    一是责任,二则是这世上表里不一人面兽心者诸多,我总怕你许不到什么好人家,当年我想着若我娶了你,至少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我也可以照顾你。”    平阳眨了眨眼,轻叹道:“往事不可追,玦哥哥,我只是……替你不值。”    温瑜摇头,轻声道:“雨姝,手给我。”    平阳朝温瑜伸出了手,温瑜用袖袍遮掩一二在平阳的掌心写着什么,只见平阳眼中多了几分神采,那是难以遏制的惊讶与欣喜,在温瑜落下最后一笔时平阳抽回了手牵着林寄起身欲走,又好似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枚月白色的香囊来搁在桌上:“我想……你应该比我更需要这个,权当作你的新婚贺礼。”    “我先走了,玦哥哥,你……保重。”平阳说着推开房门便离开了周府,只看那一双背影,便是一对璧人。    我什么时候成婚了,又哪里需要新婚贺礼,温瑜无奈却是去拾起那枚香囊送至眼前的时候方才僵在了原地。    温瑜死死地盯着那香囊上的墨梅,那是长宁侯夫人的绣艺,即便星移斗转,温瑜又怎会忘记。    长宁侯府被抄家,阖府上下百余口人的性命也是朝不保夕,又哪里留得下爹娘的旧物。    温瑜瘫坐着,三魂好似丢了七魄,眼中失去了神采,    当年长宁侯夫人才是真真正正的风华绝代,才情样貌家世皆是一等一的。    母亲是一个极温婉的人,许是祖籍江南的缘故,不似长安的口音,带着点吴侬软语的腔调,她的绣艺比那苏州来的绣娘还要好。    母亲喜作画也好下厨,总会做出来一些新奇的菜色点心要父亲尝试,听到父亲赞不绝口的言语,小宋玦会好奇地也想要尝上一尝,尝过一次之后便没了下文。    母亲其实是不喜刺绣的,却亲手为宋玦做了许多的衣裳,她总是笑着说:小孩子见风长,娘是怕一眨眼我们家阿玦便到了娶妻的年纪了,到时候就阿娘想给你做衣裳也做不成咯。    宋玦不解,母亲又道:到那时候阿玦有娘子给你做衣裳了,哪里稀罕我这老太婆的手艺。    还记得那时候说了什么来着:    “阿娘会老吗?”    “我的傻阿玦哦,是人都会老的。”    “我不要阿娘变老。”    “阿娘不老,阿娘要看着阿玦成家立业呢。”    ……    娘亲死在了三十往上的年岁,的确是永远也不会老了。    温瑜紧握着香囊闭着眼似是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还是那个肆意张狂的少年,闯了祸事跑回了家,阿爹拿着藤条追着宋玦满院子地跑,边追边喊着:“你这个小兔崽子还敢跑,看我不打死你。    就这样还想着封狼居胥状元及第呢。”    两人你追我跑,阿娘便在一旁看热闹,笑着说道:“阿玦跑快些,你爹年岁大了,追不上你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