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纷纭如幻 (第2/2页)
室,悔之晚矣。那也不用多说了。” 荣世祯立时明白过来,太皇太后是说,当初是她传凤旨至庆州,命萧在雍擒拿高应翰回京,而后方有萧在雍回京救驾、御园扶持小皇帝之事。 薛令淑掀开纱帘,走到荣世祯面前,荣世祯看见她眼下已有一行清泪,她将那布袋还给了荣世祯,低声道:“荣小王爷,你去罢。但有消息,遣人来对我说。” 荣世祯接过布袋,说道:“娘娘,你……你老人家要小心啊。” 薛令淑摇了摇头,转身走入了纱帘。 荣世祯磕头离去。回到王府,彻夜坐卧难安。 不知不觉间,窗外鸟雀唧啾之声四面渐起,他眼睁睁看着天色一点点亮了起来,忽听呀的一声,屋门推开,四个侍女进来服侍王爷洗漱,却见荣世祯衣冠整齐,呆呆坐在椅上,侍女们吃了一惊,说道:“小王爷一夜没睡么?” 荣世祯回过神来,轻轻唔了一声,匆匆起身洗脸更衣。管事又来请示回程日期,荣世祯便定了两天后回云南,又派人到礼部知会此事,以便朝廷提前布置仪仗,顺便打听宫中风声。 不久下人回报:“摄政王清早照例到御书房处分公务,朝中公事一切如常。”荣世祯挥退了下人,在府中等了一日,仍无任何异状。而平南王府上下一整天都忙着打点行装,荣世祯也只得打起精神分派主持。 上灯时分,管事忽来报道:“定北王府来人了。” 荣世祯忙道:“快叫他过来。” 片刻间,定北王府的家丁进得屋中,向荣世祯呈上大红描金请帖,行礼下拜道:“摄政王殿下得知小王爷要回云南去了,今夜特地在王府摆下酒席为小王爷送行,请小王爷赏脸。” 荣世祯心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就算是鸿门宴,我也要去见他一面。”接过请帖道:“摄政王费心了,我一定去。”那家丁称谢离去。 是夜,荣世祯穿着家常衣冠,领着一队侍卫到得定北王府。管家将他迎入花厅,只见厅中红烛高烧,彩灯巧悬,席上珍馐毕集,陈设得花团锦簇。 萧在雍一袭浅银色长衫,彩灯花光斑斑点点洒落在他身上,那浅色衣裳就仿佛披上了一层花光霞影,流丽绚烂,如梦似幻。他款步行到荣世祯面前,温颜道:“你来了。” 荣世祯心中一阵迷乱,低低唤道:“在雍!”上前一步,伸出双臂牢牢搂住了萧在雍,将面孔深深埋入他的肩头。跟随他进来的仆人立即低头退了出去,只留下萧荣二人。 萧在雍圈住荣世祯的身子,微笑道:“怎么了?你可是舍不得走?”伸手轻轻抚摸荣世祯的脊背,柔声道:“不要紧的,来日朝廷与贼军会猎西北,总免不了要云南出力,你我总能相见。你前番派来与我军会师的平南王军,个个英勇善战,用处极大,我还没谢过你呢。” 荣世祯伏在他温暖的怀抱中,半晌闷闷道:“可惜前线战事胶着,前途难明。我见他们送回云南的军报,都说元氏贼军奋力抵抗,难以拔除干净。” 萧在雍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火狮子兄弟在关中经营数载,又占了西北宝地,朝廷要想彻底铲除贼军,绝不是朝夕的功夫。” 荣世祯点点头,萧在雍牵住荣世祯的手,两人一起走到席间坐下,萧在雍说道:“其实以你的身份,原该由小皇帝在宫中为你设宴,但小皇帝这两日身子不痛快,只得由我来为你践行。这回可委屈你了。” 荣世祯紧紧握着他温暖的手掌,说道:“你是摄政王,你为我设宴也是一样。” 萧在雍说道:“我这摄政王也是权宜之计,如今朝中局势重归安宁,待到昭王回京,我也要上前线去了。” 荣世祯早就听他说过这番打算,当时觉得顺理成章,此刻却难以尽信,心想:“太皇太后命我试探他,我且来一试。”因紧紧盯着萧在雍的双目,说道:“昭王不会回京城了。” 萧在雍长眉一轩,说道:“喔?他病情加重了么?” 荣世祯说道:“算是罢。我……我昨晚去见了太皇太后,你知不知道?” 萧在雍说道:“太皇太后在大悲庵带发修行,乃是舍己为国仁义之举。小皇帝十分牵挂她老人家的安危,因命御林军日日回报讯息。大悲庵方圆数里但有一点风吹草动,宫里都会得知。我是摄政王,自然也知道。” 荣世祯说道:“我想也是。昨晚太皇太后对我说,为着昭王身子不好,太皇太后命他住到有温泉的地方耐心疗养,不必急着回京城了。” 萧在雍说道:“太皇太后自是一片慈母之心,但昭王是顾命大臣,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朝廷大事为重,他会听娘娘的话么?” 荣世祯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昭王若不爱惜身子,那对朝廷大事也无好处。母命难违,他当然是要听的。” 萧在雍轻叹一声,说道:“按理说,我们也不该指摘太皇太后的长短,但我朝士大夫为了她干涉朝政之事,前番已闹得那么凶猛了,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她怎么故态复萌了呢?京郊也不是没有温泉,昭王在异地逡巡不回,这满朝军机要务,我该交还给谁去?” 荣世祯说道:“在雍,若是前线战事紧蹙,你急着要回关中去,那你自去就是了。你走了,昭王自然也就回来了。” 萧在雍向他脸上看了一眼,说道:“原来是因为我在京城,昭王就不肯回来了?我竟不知什么时候得罪了他。” 荣世祯一哽,被他问得难以回答。荣世祯原不是远打周折、指山说磨的宛转性子,再说以萧在雍胸中丘壑,任何试探伎俩都是拳打棉花,白费力气。 他想:“这么绕来绕去,好生气闷,我索性开门见山,跟你对质清楚。”因放开了萧在雍的手,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方道:“在雍,我觉得我们在江南遇到的种种难局,并非出自展国公府的手笔。” 萧在雍似乎微觉诧异,说道:“江南之事早已盖棺定论,你怎么突然琢磨起这个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