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宋大侦探_第一百九十五章 又是北汉细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五章 又是北汉细作 (第1/1页)

    关於王烺的记载,最初是在广顺元年。

    五代十国政权交迭的速度很快,年号更是几年一变。

    广顺元年是後周开国第一年,如今是开宝三年——宋初第十年,广顺元年距今已有20年。

    看着小册子上的内容,李易思索起来。

    楚平之前曾经说过,王烺曾是平棘县当地一富户的家奴,後来被富户招赘为婿。

    事实与之大差不差,只是具T讲来,王主簿倒也不算是家奴出身。

    王烺之父曾在後汉为官,王烺自幼熟读诗书。

    後汉灭亡、後周建立後,因为父亲做官得罪人被清算,王烺受到牵累,进了奴籍,做了平棘县富户的家奴。

    然而王烺谈吐不凡,会做人会做事,得了富户家小娘子的芳心,被解了奴籍,破格招赘为婿,不久就抱上了大胖儿子。

    或许从这里看,王烺拿的倒是标准的爽文男主模板,凭藉奴仆之身逆袭娶了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只可惜,事情远远不止如此。

    只一年不到,富户家里起了火灾,全家人葬身火海,唯有外出做事的王烺得以保全。

    富户家的数名继承人尽皆Si掉,富户的财产名正言顺地归於王烺手里。

    按道理讲,这种情形下,王烺是最有嫌疑图财害命的。

    当时平棘县的县令郑祁同样对王烺有所怀疑,结果王烺为了自证清白,做主将富户家的钱财尽数捐出,为平棘县修路造桥,为百姓布衣施粥。

    王烺对外宣扬的是,妻子俱Si,他痛不yu生,散去家财,是要为Si去的家人们积Y德,好助他们脱离苦海。

    一时间,王烺贤名远播,失了作案动机的他也被排除了放火杀亲的嫌疑,名利双收。

    又二年,平棘县闯入北汉细作,机缘巧合之下,王烺与县令郑祁将其抓获,二人立了大功,尽皆得到提携。

    郑祁得以升职,王烺因为在本地素有贤名,也通过不知名渠道做了县尉,後来又做了主簿,於是已有十七年。

    李易翻看完王主簿的册子,抬眸看向巧巧:“你看过这册子吗?”

    巧巧为他又倒了杯茶水,平静回答道:“这册子是我整理出来的,自然看过。”

    见李易愁眉紧锁,巧巧道:“有什麽问题,尽可问我。”

    李易沉默片刻,挑眉啧了一声:“你觉得,那位富家小姐怀的孩子,是王主簿的吗?”

    巧巧难得发愣,她微微蹙眉:“何出此言?”

    她本以为李易会针对王主簿的生平细节询问一番,没想到他反问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东西——

    市井老太们才会关心的东西。

    赵州第一聪明人,原来是这麽肤浅的?

    李易对她的轻视不以为意,羡慕地说道:“一个卑贱的家奴,逆袭娶了小姐,还抱了大胖小子,继承了家业。”

    这种天命之子的剧本,给我也整一个!

    “你到底想说什麽?”

    李易咳咳两声:“富户一家人Si於火灾,一个继承人都没跑出来,唯独王烺外出不在,这也太巧了。”

    古代住的不是楼房,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又不住在一个屋子,火势起来後,怎麽说也不至於把所有的家产继承人都烧Si。

    那得是多大的火?

    再加上富户家奴仆下人不少,怎麽一点警觉都没有?

    “可他把家财全捐出去了。”巧巧反问道,“他什麽好处没捞到,这麽做的动机呢?”

    李易道:“有时候,家财反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它的东西。b如那户人家积累下来的人脉、经商渠道以及背後的势力,又或者是他事後收获的名声。”

    李易抬起头,轻笑一声:“如果他真的什麽好处都没捞到,他凭什麽能做到主簿的位置?”

    散尽了家财,他有什麽能力被人赏识能做主簿?

    还有那个原县令郑祁,抓个北汉细作,怎麽会和王主簿一起得了好处?

    他俩没有一定程度的g结,怎麽可能?

    李易更愿意相信,他是把家财散给了那个郑祁。

    巧巧呼x1一窒,没想到李易竟然能从只言片语中解析出那麽多内容。

    她不禁汗毛倒竖,冷冷问道:“可是,他有必要对他的妻儿……”

    李易打断她:“所以说,我很想知道,他的儿子,真的是他的儿子吗?”

    如果那不是他的儿子,王主簿之所以能娶了富家小姐,根本就不是什麽逆袭,很有可能是接了盘背了锅,用作遮挡某个丑闻。

    如果那是他的儿子,那……

    也太可怕了。

    李易敲了敲桌子,拉回巧巧的注意力:“那个郑祁,你有过了解吗?”

    巧巧道:“是个草包,但朝中有人。”

    李易“哦”了一声,随後眨眼问道:“那个被抓的北汉细作,是个什麽成分?”

    平棘县是盛产北汉细作吗?怎麽十七年前也有一个?

    巧巧道:“赵州是边防重地,北汉对赵州素有渗透,平棘县虽然无利可图,但此地是交通往来的枢纽,有北汉的细作不足为奇。”

    李易摇头:“什麽细作,抓到後能让王烺做了主簿,让郑祁升官?那个细作恐怕不是什麽小猫小狗。

    还有,我记得,你们的手下,那个叫成顾的也是北汉细作。”

    李易一直记得,风恹儿的手下中出了一个叛徒。

    巧巧一时语塞:“那是个例!不是所有的北汉细作都和我们有关系!”

    “也是……”李易放下茶杯,“那个细作被抓是在十七年前,那时候你,嗯,别说你,连你们小姐都还只是个卵。”

    巧巧没听懂,只觉得李易在骂人,险些没忍住动手。

    “话说,平棘县挺费县令的,之前的郑祁县令,後面的何县令,现在的韩县令,这十几年换了不少县令呢。”李易随口调侃。

    巧巧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县官的任期是三年,每三年一换,十几年换四五个县令不足为奇,何来费县令一说?”

    李易听後一愣,作为後世人,他倒是没有这个古代常识,原来古代官员换得这麽频繁吗?

    李易将王主簿的册子推出去,拿起了赵县尉的册子。

    这一份册子,他看了足足两刻钟。

    虽然上面记载的赵县尉身家清白,但他就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既然县官三年一换,那赵县尉……为什麽在平棘县做了十几年县尉?”

    王主簿入过奴籍不好升迁可以理解,赵县尉一个正经科举出身的苗子,怎麽会在小小的平棘县做了十几年县尉?

    得不到升官的资格也就算了,怎麽连流动的资格都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