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孤灯堪明刹那间 (第1/1页)
深夜的寒风肆意,乾清宫内黑压压的,只有暖炉的一点微光,堪堪照得周遭的半寸天地。 大门被悄然推开,炉火摇曳。 “谁?!” 纪明修握住枕下的匕首,厉声质问道。 “陛下,是臣。” 苏元白的手中提着一盏孤灯,却并未点亮,模糊的炉火只能隐约照出一片黑影。 听到熟悉的声音,纪明修高悬的心落到了实处,他摸索着披上了外袍,下了床榻。 “国师深夜造访,所为何事?” “臣为讲学而来。” 讲学? 纪明修心里疑惑重重,却未诉诸于口,只是指了指苏元白手中提着的宫灯。 “国师为何不点灯?” “点了灯,便不觉得黑了吗?” 似是一句疑问,苏元白从怀中掏出火折子,点燃了烛火。 柔和的烛光落在身上,纪明修终于看清了苏元白的脸,但四周尽是他们投下的阴影,那样扭曲庞大又可怖,张牙舞爪地盘踞着周遭的墙壁与地面。 “陛下明明心处极夜不见日月,何以依靠烛火求得明净?” 身后是深邃的阴影,如同噬人的恶鬼。纪明修垂下的眼里尽是冷凝,语气漠然而敷衍。 “那国师以为,当从何处求?” “当从陛下的心求。” 求心? “呵呵呵……” 真是好轻巧的一句话。 纪明修无可抑制地低低地笑出声来,笑声回荡在寂静的宫内,似悲无喜。 “国师怎得这般会说笑,夜已深了,还是请回吧。” 苏元白没有说话,只是放下了手中提着的宫灯,上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腕。 “你做什么?放开朕!” 纪明修挣脱不开,踉跄着被苏元白拖到了桌案前。一眼望去,从前摆满了儒道经学的书桌,如今尽是谋略成算。 苏元白指着那些书,逼视着纪明修的双眸,眼底的悲悯与痛苦一同翻涌。 “陛下开心吗?” 纪明修瞥了一眼书桌,转头直视着苏元白,嘴角咧开一个笑,像是在自证,又像是坦白。 “开心保不住皇位,老师。” “那什么保得住,无休无止地算计吗!陛下可曾算出该有多少得失才能撑得起一个太平盛世?” 指节用力到发白,苏元白在纪明修的眼里看到了自己,被怒气的烈焰冲开的眉眼里浸泡着悲戚的苦水。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一字一句都说得极慢,声音低沉得像是在哀求。 “心地自性何其重要,陛下怎能轻视他?” 明灭的烛火映照着彼此眼底的泪,似是闪烁在沉夜的星。 “这世间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纪明修望着苏元白,久久维持的假象终于迎来被撕碎的瞬间,他像是一个在漆黑无人的深夜中苦苦前行找不到方向的信徒,在日夜不休的折磨中含着泪一遍遍质问自己。 “您让我去求心?我从何处求?求得来吗?” 纪明修甩开了苏元白的手,腕间的红痕已隐约透出青紫的指印来。 他嘶哑着声音一句句地厉声质问着苏元白,亦是在质问他多年所学留给他的一切。 “父皇求得了什么,母后求得了什么,您又求得了什么?” “在大明宫,您掷地有声的兼济天下,到最后也不都是浮光一现的泡影吗!” “而现在,能实现您的抱负的,不是我的心,是我的算计!” 死寂的空气中回荡着纪明修喑哑的悲泣,而苏元白长久的缄默像是凝固了时间,沉沉地压着人透不过气来。 直到烛火跳跃,惊醒了迷蒙,苏元白平静地开口,一句一句地回答他的质问。 一如那些年在朝月宫讲学的日子。 “臣尚在流明寺时,曾有幸在祈福大典上一睹先皇后英姿。昭烈皇后自幼在楚地的军营中长大,杀伐果断而虚怀若谷,心性非常人所及,多次出征平定南北,一心以天下为己任。” “虽未能实现大业,但明玉殿下继承了皇后的遗志,苍生苦楚之时,贵为人君仍义无反顾奔赴前线,殉节于天下。” “先皇励精图治二十年,夙兴夜寐未曾懈怠,纵行事独断专行了些,但实与皇后殊途同归。” 他一步步向纪明修走去,直到二人退无可退,一同跌落在尘帐中。 “而臣是陛下的老师。” 露水般的吻落在额头,带着初见的梅花香,脉脉含情的眼里是无限的悲悯与怜惜。 “陛下,就是臣的抱负。” 飘摇的烛火乍亮,照了来路,又照了归途。 “臣只愿陛下,自求本心,但无悔矣。” 窗外的灯灭了,暗香悄然浮动,纪明修独自躺在榻上。 尘纱帐中,入此极梦。 他闭上眼,此身立于无昼无夜之处,无声无响。 时间的洪流在此静止。 他在无永无远的尽头追逐着一颗不知名的微粒,这颗微粒是那样的渺小。他一分神,微粒便消失了。 他追随着微粒在林中化为兔子,在水中化为游鱼。 遍布的枝桠和层层的波涛是那样可恶。 直到他化为飞鸟冲破了这片没有终点之地的终点,柔软的白云在耳边轻语。 窗外的兵戈,深潭的余波,静处初放的花蕊。 一切似是从天边的天边,又像是在眼前的眼前。 漫长的余音久久萦绕,直到和他一同从云端跌下。 坠落,长久地坠落。 然后是无声地,他睁开了眼。 原来已是日上三竿,重重的帷幕也遮不住刺目的光。 在帷帐内,床榻旁,黎青云逆着光从容地斜倚在身侧,修长的手指把玩着他的一缕墨发。 “晨安,陛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