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第2/2页)
柜台的同志看着她的动作,心里有了数,开口道:“两斤差不多。” “那来两斤。”沈美华从袋子里掏出原主存的那些棉花票,她昨晚数了票两斤是够的。 “同志,我们这只剩下半斤,要不等货到了再买,十天后就有。”柜台人员开口说道。 今天领导开会说了下一批棉花最快十天就能来货,要是慢点得半个月。 十天太久了,大力和元宝现在就等着穿,沈美华抿着唇有些愁。 柜员见她不说话,想了想开口道:“新棉花抵寒,你可以跟之前的旧棉花掺在一起。” 沈美华一听想到孩子们换下的旧被子,那里面有棉花,到时候先给孩子装进衣服里,等新棉花到了她再来买。 “先把这半斤装起来。”她说完就把钱掏出来递给柜员。 “我去看看布。”沈美华见柜员开柜子锁有些拧不开,让她慢慢弄。 说完她走到一边放布的地方,大生他们只有一件袄子换洗不过来,她准备给孩子们买点布回去再做一套。 “同志,布怎么卖的。”沈美华指着柜台里的黑布说道,她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材料。 卖货的员工,往后一瞥,语气淡淡的说道:“一尺三毛三。” 三毛三,这么贵?棉花不过才一毛二。 做一身需要几尺布?沈美华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在原主脑子了一搜,五到八岁差不多三尺,大人五尺左右。 元宝和大生都做一身,至少需要六尺布,她手里也没那么多票,一共就只有五尺的布票。 “拿五尺的布。”剩下一尺她回去在想办法,先把能买的买了。 柜员有些诧异她一口气买五尺,但脸上的表情没变,快速的打包好布料递了过去。 沈美华把供销社逛了一圈,大致了解了一下这里东西的价格心里有了底,又给孩子们买了两把牙刷。 大力他们这么大了还没有牙刷,平时就用盐水漱口,有时候甚至不刷。 她拎着买好的东西去粮站排队买今天的重头戏,米和面。 粮站门口排了长长的一条队伍,她刚走到队伍的后面就听见前面的人说卖完了,本来排着的队的人一窝哄的散了。 卖完了?没有粮食的她和孩子们没有吃的了。 沈美华瞬间慌了起来,第一次感受到缺粮食带来的恐慌。 “真是晦气,又要去黑市。”一个男子骂骂咧咧的说道,声音很小。 “赶紧去吧,晚了一会黑市别在关门了。”另一个男人说完就往前走。 沈美华在她们身后听见他们说黑市,心提了起来,对,黑市,黑市肯定有卖粮食的。 她不认识路,装作不经意的跟在他们两人身后,始终隔着一段距离不被他们发现。 前面的两个男子拐了好几个弯才在一个小巷子停下,四处张望了一下进去。 沈美华等他们进去后,看着眼前的巷子,心里有些莫名的害怕。深吸一口气给自己打气,快步走了进去。 一进去就见里面有不少人,男女老少皆有。 她刚站没多久就见一个男人走了过来。 “火柴要吗?一分钱三个,便宜,买几盒回去吧。”中年男子快步走到她面前问道。 沈美华摇了摇头,开口道:“不要”火柴这些东西家里不缺。 另一个男人看到眼前穿着干净整洁的漂亮女人,像是有钱人,拎着手里的篮子上前:“我这有鸡蛋要吗?” 沈美华看着他篮子里的鸡蛋挺新鲜,想想还是摇了摇头,家里离县城太远,鸡蛋路上容易碎。 男子听见她不要,心里有些可惜,他来了大半天一个鸡蛋没卖出去,心里着急,拿着鸡蛋接着问下一个人。 沈美华朝着前面走,一溜排走完也没看见有人卖米和面。 她是来早了吗?卖米和卖面的还没来? “姑娘,你看看我这干笋,买回去泡着吃可香了。”中年妇人见眼前的姑娘走了几个来回一样东西都没买,忍不住开口喊到。 沈美华听见干笋,一回头就见地上袋子里装的干笋,想到竹笋炖鸡汤,咽了咽口水。 “怎么卖的?”她蹲下身子问道。 “两毛五一斤,不要票。”中年妇人热情的说道。 这么贵?都可以买一斤多的米了。不划算。 “姑娘,我这竹笋晒的干,一斤能泡不少,你买回去不吃亏,我给你便宜点,两毛。”中年妇人见她摆手赶紧开口说道。 她买了一上午,一斤都没卖出去,家里还等着钱用。 沈美华听见两毛有些犹豫,面前的笋干的确晒的很干,买一斤可以吃上很久。 她买点回去跟骨头汤炖起来可以给孩子们补补身子。 “拿一斤。” 中年妇人一听她要一斤,脸上笑开了花,赶紧称了一斤递过去。 沈美华递了两毛过去。 “你知道这哪有卖米和面的吗?”沈美华接过东西问着妇人。 她到现在都没看见有人卖米和面,不知道是没来还是不卖。 “现在粮食缺的厉害,好久都没见人卖过了。”中年妇人见她要买粮食,开口解释道。 最近问粮食的人多,大伙都没买到。 “不.....”卖字还没说完,就听见前面人群往他们这跑,嘴里喊着人来了。 沈美华瞬间反应过来,这是抓黑市的人来了,拎着手里的东西跟着人群一起往外跑。 人一窝哄的往她这边挤,不知是谁从后面撞了她,她整个人朝前扑去,面朝下头磕在地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