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长期应激 (第1/2页)
第七十二章长期应激 转眼又是两年时间过去,王禑五年的十月里,梨花开了,于是开京城中人心惶惶,以为有妖气,将有祸患了,林熙仁虽然是“走近科学”,破除迷信,不过也觉得这种植物现象有些不太正常。 得说这个时代的迷信观念,还是很强的,对于天象尤其是如此,举凡日食月食,或者星座有什么特别的变化,都要解释一番,或者说是“朝中有jianian臣”,或者就说是“要起刀兵”,这种冬季里忽然开放梨花的现象,也就难怪引起种种揣测和流言,都说是有大不利于高丽,只是究竟是怎样的灾祸,就不能够确知。 医馆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林熙仁与金精丽回到家中,坐在小桌前,谈起这件事,林熙仁说道:“这有什么难猜的?要么就是地震,要么就是有兵祸,要么就是明年稻麦不收,大家要挨饿,总不出这个大概的范围。” 金精丽拍着膝盖笑道:“给jiejie说得好轻易,哪一种都很让人头痛的了,这些年来,一直都是人心惶惶,哪里还禁得起这样的撩拨?这梨花实在开得不是时候,要我说,为了安定人心,倒是好该请法师做一做法事才好。” 林熙仁点头,确实是够刺激的了,这些年来经过林熙仁的观察,半岛上的人们似乎是处于一种长期应激的状态下,一点点刺激,就会引发激烈的反应,比如说,如果大陆王朝有诏书来,开京的人们听到了,便要纷纷议论,“肯定是有大事”,假如是西北界那边有人送信来了,大家便要猜测,“上国的兵马要来攻打高丽”,如果满月台的门禁严格了,便又要说,“这样严密肯定是有原因的啊!” 总之就是无论什么事都要猜测一番,林熙仁感到,自从红巾军入侵之后,半岛居民的这个倾向是越来越严重了,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要聚在一起嘁嘁喳喳一番,讨论出来的内容全是“阴谋论”,让林熙仁感到一种强烈的“受害妄想”。 人的这种状态,穿越前她在网上也看到过的,有一些人专门搞这样的事,但凡外界有什么新闻,便要夸张猜测一番,特别能煽风点火,有的时候甚至会无中生有,高丽末期的人也有这个特点,不过与那些网络营销号不同,高丽人是因为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之中,而产生了一种惊恐焦虑,维持了长期的紧张心态,所以就好像惊弓之鸟,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时候就怕有事,最好的就是一切遵循常规,没有任何特别的事情发生,如今的高丽人,不需要新奇事物,可是就在这一年的冬季,梨花开了┓′?┏ 裴善实如今已经过了七十岁,不再去医馆,就在家中料理一下家务,空闲时候就去具介屎的食店,在那里喝一碗泡菜汤,听一听新闻,把那里当做一个说书场一样,林熙仁以为,也算是一个另类的老年活动中心吧,所以裴善实听到的消息也是不少,这个时候便说:“唉,不能怪大家太多心,我们高丽与明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关系,这些年都没有确定下来呢,天知道明国哪一天忽然就会打过来的?要说上国讨伐我们高丽,也不是一次两次。” 林熙仁和金精丽一时间都不说话,裴善实担忧得不是没有道理,自从恭愍王被谋杀之后,明国与高丽的关系一直不很好,高丽便在尊明与尊元之间徘徊,一会儿用北元的年号,一会儿又用回明国的年号,一阵是“宣光”,一阵是“洪武”,明国对高丽便也很是不满,非常冷淡,虽然至今为止倒是并没有派遣军队过来,然而明国这样的态度,让高丽怎么能安心呢?于是便不仅仅是权力中枢的那些人,连普通人都感觉忐忑了。 这就是一个小国的悲哀,仿佛啮齿类动物,总是很容易受到惊吓,面对大陆强大的王朝,格外讨好,在元国的时候,忽必烈倒是说过,让高丽不必改变自己的风俗,保持旧的习俗就好,可是作为高丽,怎么可以不主动一些呢?于是便纷纷改变了自己的发型服装,特别是男子,许多人都“开剃”了,仿照了蒙古人的发式,高丽人的服装,也有许多“胡服”的款式。 林熙仁作为一个外国人,倒是不怎样在意,觉得“胡服”挺便于行动的,起码袖子窄,干活儿方便,但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假如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高丽人,尤其是高丽的知识分子,对文化的认同度极高,心情就可能有些复杂。 而如今对高丽政治领袖的选择,林熙仁也不能简单地建议:“应该尊奉大明啊,大明是中原王朝的正统,是时候抛弃元国了,毕竟已经是北元了嘛,根据我的历史知识,蒙古人回不来了的。” 一方面历史难以预知,另一方面,无论以哪边为宗主国,高丽其实都是附庸,自己身为中国人,就不好太多发表意见。 林熙仁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读到过的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书,是美国人写的,中间那些战争过程的介绍,大概也就是那个样子,那本书结尾的时候,作者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说半岛历来就是一个各方拉锯的地区,都是把半岛当做一个工具,来发展自己的势力,希望有一天半岛能够不再充当各方面角力的地方,而真正过自己的生活,原文当然比林熙仁的叙述要严密得多,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林熙仁本来是没有那么深入的思考,她虽然是大学生,在现代也可以说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然而“精神境界”没有那么崇高,如果按照道德发展阶段,一共六个阶段,自己大概就是第四阶“好公民”这个层次,远远没有达到最高层,以道德原则来指导自己,林熙仁了解简单的心理学,知道最高阶的两个层次是很难达到的,相当一部分人终其一生都达不到,所以她也就对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精神生活主要就是看韩剧。 虽然一方面可以称得上是“哈韩族”,对韩国的饮食啦,艺术啦,护肤品啦,都很感兴趣,时常就会在公寓里做韩餐,不过另一方面,林熙仁身为中国人的根子不变,即使时代已经改变,在二十一世纪提什么“宗主国附属国”,比较滑稽,韩国怎么能够再次成为中国的附属国呢?然而当时看到那一段话,林熙仁心中不由得就有一点梗梗的,在她的内心深处,是有一个“大中华圈”的概念存在。 只是在高丽生活了这么久的时间,林熙仁切身体验,作为一个各方力量的角斗场,半岛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强烈了,这种夹缝中的生活着实太憋屈了,林熙仁虽然只是一个医师,是普通人,然而她也感觉到,这种状况就是哪方都惹不起,任何一方都要小心应对,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