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迷情_第八章 开京城新来的正骨医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开京城新来的正骨医生 (第1/2页)

    第八章开京城新来的正骨医生

    时光转眼过去两个月,十二月的开京,这一天中午,一个二十几岁,身材高挑的女子刚刚在门前挂起一小块木牌匾,上面写着:“林氏正骨”。

    就是林熙仁,二十一世纪家里诊所的名字挪到了高丽时代,从平壤到开京,将近两百公里,她一路询问着,这个月初才来到开京,中间还听说了倭寇侵袭南海县,当时林熙仁正走在路上,周围没有城市,也就没有城墙可以凭借防护,很有一点紧张,连忙向路人打听:“大婶,南海县在哪里?”

    对方比划着说:“不必担心啊,还远着呢,在好南边呢,靠着海边。”

    大婶一再表示南海县在“很南边很南边的海边”,林熙仁便推测,大概是在济州、巨济岛那个位置,那么确实距离这里还远,毕竟自己还处于半岛北方,不过倭寇啊,也真是头痛,总是这样sao扰威胁,实在是很有影响的。

    因此自己更加一定要去开京,那里毕竟是高丽的都城,防卫力量更强一些,在那里,总能够更安全些吧?

    所以她格外加快速度,在十二月上旬的时候,终于来到开京,真的不愧是高丽王国的中心,开京果然宏伟,而且又相当繁华,平壤确实也非常好,不过或许是因为靠近北部边界,总觉得有一点严肃的气息,好像随时准备面对严峻的考验,开京就从容了一些,比起平壤,显得悠闲,而且也更为富裕,街市上五光十色,各种各样的物品,相对于现代,当然是显得简单,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走在街道上,林熙仁竟然找到了在青岛逛商业街的感觉。

    既然来到了开京,而且是想在这里定居,林熙仁在开京第一件事,就是寻觅房屋,她不想再住客店了,她要自己租下一间屋,即使简陋,也是自己的地方,林熙仁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拥有隐私的住处,因此她只在客栈住了三天时间,便经中间人介绍,在猪坂桥找到一间房屋。

    猪坂桥一带是属于贫民区,房屋都是低矮简陋,木板墙壁,屋顶铺着茅草,林熙仁到了那里一看,登时真想拍自己的大腿,这场景怎么看怎么好像《一枝梅》里面,被剥夺身份之后的李准基住的那个地方,太落魄了,而且十分黯淡,一看这个地方,就觉得毫无希望,而住在这里的居民,显然都是社会边缘人,不过林熙仁也没有办法抱怨,毕竟自己对中间人说的是:“房子破一点是不怕的,只要价格便宜。”

    实在是没有钱啊,卖掉的那两根象牙换来的一点银子,还要添置其它的物品,自己现在几乎可以说,在外部世界什么也没有,倘若定居下来,所有物品都要重新买,因此怎么能够在房租上多费钱呢?

    所以经纪便给她找了这样一间屋,那个男子还呲着牙乐:“姑娘,你看这屋子行吗?很不错的哦,你瞧瞧这房顶的茅草,很厚实的,都没有破洞,冬天很暖和,夏天也不会漏雨,另外你看看这房门也是很严密的啊,不会有风钻进来,尤其最好的是,这门前还有一个晒台,稍稍修一下就可以用的啊,你要在这上面晒干菜啦,或是晒稻谷啦,都是很方便的。房租也特别便宜,一个月只要一斗米,算下来不过是半匹布,也就差不多了。”

    林熙仁里里外外看了一圈,倒确实像他说的那样,基本上没有大问题,不过房子实在是太陈旧了,那板壁也特别薄,可想而知房间里相当寒冷,另外地面也不是木板地,而是夯实的泥土地,倘若下雨进水的话,房屋里很容易变成烂泥塘的,好在地基倒是垫得比较高一些,否则下起大雨来,即使屋顶不漏雨,也可能有雨水从门缝流进来,那就很令人厌烦了。

    而且果然就像自己设想的那样,屋子里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一间屋,所有的用具都要重新添置,不过好在这房屋倒不是特别狭小,一个厨房,一个小小的客厅,还有两间卧室,虽然每个房间都不大,但是这样的规划正好适合自己用,一个房间用来休息,另一个房间就是诊疗室,客厅当做接待处,倘若是一室一厅,自己就还得另外区隔,至于每个月一斗米的房租,林熙仁认为,自己应该支付得起。

    定下这间房之后,林熙仁当天就从旅店搬了过来,之后的一周时间,都在忙忙碌碌布置房屋,陆续买了一些东西,比如一只铁火盆,一个木桶,两只木盆,还有一套被褥,至于床,她是不准备买的,这个时代的高丽,许多平民也没有睡床的习惯,就是睡草席,这个东西很不必在外面买,反正空间中有许多干草,有空的时候慢慢编织出一个厚草垫就好,倘若一层不够,就多铺几层,另外最重要的,她需要添置一些医疗用品,比如用作医用纱布的白麻布,还有木夹板之类,木夹板可以自制,白麻布必须要买。

    一边忙着,林熙仁还不忘和左邻右舍打招呼:“今后请您多帮忙啊!”

    那些大婶们呵呵乐着说:“熙仁,不用客气啊。”

    到这时,林熙仁终于用高丽语的发音介绍自己的名字,“林熙仁”在本地语言中,罗马音是“imhuiin”,与中文发音很不一样。

    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男子站在那里,望着林熙仁的板房,说道:“虽然是冬季,还是要小心炭火,这里曾经着过一次大火的。”

    林熙仁登时一惊:“啊,是什么时候?”

    男子幽幽地说:“大概两百多年前吧。”

    林熙仁:两百年前的火,你怎么也知道啊?这可真的是地理精。

    旁边一位大婶笑着说:“九彦啊,你又在讲那些书里的事情,熙仁一看就是很谨慎的,不会出事。”

    男子笑了笑走开了。

    林熙仁连忙便问:“大婶,那是谁?”

    “啊呀他啊,是叫做‘徐九彦’的,明明是木匠家的儿子,不是两班的少爷,却偏偏喜欢读书,总是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古怪的书来读,连着人也怪怪的,你不要在意。”李大婶很热心地讲给她听。

    旁边另一个郑大婶说:“那家里不仅仅是他,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也都是一样的,哪怕肚子饿得咕咕叫,也要读书,半点不忧愁买米的钱要从哪里来,捧着那一本书,还很喜欢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