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青纱帐中 (第1/2页)
男人们轮jianian温煦这件事,已经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村子不大,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能传遍街头巷尾,温煦的事也不例外。 在董志刚送他回来以后,温煦已经躲在家里整整一个星期没出门。他怕看见熟悉的邻居,也怕不知道如何应对村民们的指指点点。虽然温煦不担心面对亲近的人,因为他是怪胎,在村里根本没有所谓的朋友,但他可以想象到,不熟悉的村民们会用异样的目光打量他,唾弃他、侮辱他。而这些,都让他心生恐惧。再加上被轮jianian的场面在噩梦中不断重演,这一个星期以来,他的精神状态都很不好,总是恍恍惚惚的。即便如此,温煦也咬咬牙坚持下去,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垮掉,他还要帮忙干活,他还要成家立业、照顾弟妹,虽然这看上去就像一场遥不可及的幻梦, 村里的风言风语自然也传到了温煦母亲的耳朵里,她却似乎不以为意,该烧柴烧柴,该煮饭煮饭,该下地下地。她拿着温煦用身体换回的粮食,分配好了它们的用途,并妥善打点家里的一切,唯独没有关心过温煦。她没有问温煦经历了什么,自然,她对一切心知肚明。她当然明白村长董平顺是什么货色,不然也不会选择求助于他。既然作出牺牲的可以是她,那换成温煦,他也不该有怨言,即使他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即使他是个未经人事的雏儿。 温煦也认为那荒唐的一切难以启齿,他觉得自己愧对母亲,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和母亲开口。所幸母亲没有来问,这让温煦或多或少松了一口气——起码他可以短暂地回避那段耻辱的过往。 一个寻常的早晨,早早起来的母亲在灶头做好热粥,用木勺舀出来分给温煦和弟妹吃。 将最后一碗白粥递给温煦的时候,母亲神色淡然地看向温煦,平静地对他说:“小煦,你不能总待在家里,你该出去做点事。我一个人,实在做不来那么多。” 温煦听后,接取白粥的手微微发颤,差点没拿稳,他眼神躲闪,脸上满是不自然的畏缩和惶恐,磕磕巴巴地说:“母、母亲,我知道的,可是我……” “小煦,不管多么困难,我们总要活下去的。人争一口气,不要丢脸给别人看。”母亲对温煦遭受过的对待轻描淡写,仿佛那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转而敦促温煦,提醒他该帮家里干活了。 但在温煦听来,这就是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他从中这份“慰藉”中汲取了积极面对生活的力量,原本惴惴不安的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定。虽然被强暴的阴影如附骨之蛆般挥之不去,但就像母亲所说的,他不能输给那群男人们,做错的并不是他,他只是无辜背负恶名的受害者。 温煦捧着碗,guntang的热意在指尖打转,粥面升腾起来的袅袅白烟熏得他眼睛有点发酸,他点点头,乖顺地回答道:“我知道了,母亲,我会振作的……今天需要我做什么吗?” 母亲若有所思地望向温煦,用犹疑的目光打量着温煦脸颊、颈侧和胳膊处有些淡褪的伤痕,叹了口气,说:“你现在还不能做粗重活儿,先好好养身体。这样吧,帮我去把这底萝卜糕拿去村头给王大哥,他前天回村里了——你还记得怎么走吧?” “记得的。”温煦说。王大哥一直很帮衬他们家,萝卜糕是每年冬天都会给他送的谢礼。至于之前家里到了弹尽粮绝,不得不求助村长的地步,是因为独身的王大哥去县城打工了,还没回来。温煦和母亲一样固执地相信,如果王大哥在的话,一定会慷慨无私地伸出援手的。 “那就好。那底萝卜糕我放在灶头右边了,到时候你用篮子装着带过去。”母亲笑了笑,面上的笑容有些疲惫,但温煦还是可以从中隐约窥见母亲欣慰的神色,这让他备受鼓舞。 温煦再次点了点头,认真地回答道:“我吃完早饭就出发。” 喝下热粥,温煦又吃了一个馒头,感觉全身都暖洋洋的,手脚也有劲了。之前一个星期,他因为心神恍惚,食欲大大消退,整个人消瘦了不少,加上缺乏走动,气力也弱了大半。现在痛定思痛,温煦觉得身心都轻快了许多。虽然,他仍然忧心忡忡,但是已经没有那么害怕了。 在整个村子里,母亲是制作萝卜糕的一把好手,做出来的时候,十里飘香,让人食指大动。而这底萝卜糕,原料正是来自于董平顺他们施舍给温煦家的食物。温煦提着沉甸甸的篮子,在午后出了门。这是一天最暖和的时候,对衣衫单薄的温煦来说,无疑是最佳的出门时间。 温煦选择这个时间,还出于一个考量,那就是这个时候村民们大多在家里歇息,路上碰到的人少。说到底,他还是不想被村民们用异样的目光打量,更不想听见他们对自己议论纷纷。 母亲上了床,和弟妹在一起,准备午休,温煦提着篮子,回头道:“妈,我出门了。” 母亲“诶”了一声,望向温煦的方向,柔声说:“路上小心,早点回来。” 冬日的阳光泼洒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烘得温煦全身暖洋洋的,即使偶尔有酷烈的寒风刮过,也不觉得太冷。温煦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搓了搓有些发红的鼻子,迈开腿往村头走去。 温煦生活的村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依山而建,多的是坎坷崎岖的山路,在路的两旁,有的地方杂草丛生,有的地方则树林密布。现在是冬季,原本浓密的树叶大多凋零飘落,剩下光秃秃的枝桠,但枯黄的草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