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他想要破镜重圆(双)_二十七、诸事(剧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十七、诸事(剧情) (第1/2页)

    晖州太守府。

    明烈为他备了两个翻译,又叫这几天跟在郑孟筠身边的少年长孙景陪着。郑孟筠才知道长孙景原是明烈身边的亲信,先差了一个人去拿帐本和近暴乱之记录,便问长孙景现在城中瘟疫的情况。

    十六部的军士并未全部入城,在城中且染了瘟疫的,统一安置在伤兵所。可百姓们便没这样幸运,只能自行宿在家中。

    闹了这不知如何传播的疫病,城中百姓不敢出去与人接触,集市上人也渐少,每日只医馆药铺前大排长龙,但药也是供不应求,早也断了……

    坐在堂上看帐本,郑孟筠看一笔烂帐,赤字排开,几乎是只出不入。那帐册上还有杨逸上次用火牛冲营,借了南郊农户十五头耕牛未还的记录,他越看越觉得是一脑门官司。

    这时,军士押了三个穿囚服的男人上来。

    三人神色各异。其中一名约莫五十岁上下的长者愤愤吐了口唾沫、嘶哑着嗓子,见了郑孟筠就骂:“卖国求荣的jianian人!”

    郑孟筠已然对这话不在意了,放了账本,淡淡问道:“这位老大人,你我素不相识,第一次见,便要这样骂我?”

    “呸!老子管你是谁!”长者喝道,“你投了蛮人,我骂的就是你!”

    长者身边另一个稍年轻些的男人,本一直盯着堂上人的脸看,这时忽地发声:“你是不是姓郑?”

    郑孟筠扭过头去,微微笑:“看来,这位大人是认得我?”

    “五年前,我在梁都会试时,见过你。”那中年人喘了口气,“原来那位郑监军便是你……他们还以为你死了。”

    郑孟筠朝他微微颔首:“本官在敌营遇见故人,侥幸捡回一条命。”

    那中年人俯在地上冷笑:“你自称本官,还当自己是梁人吗。”

    “本官自然是梁人。”郑孟筠话锋一转,“眼下,晖州动乱,总要有人来管。本官手下无人,几位原便是在州府中当差,若是愿为本官所用,自然再好不过。”

    那坏脾气的长者又骂起来:“呸!我等决不为你这种小人效力!”

    一直没出声的中年男人忽然道,接着便朝郑孟筠重重叩了首:“大人,小人李越,原为这府中功曹,愿为大人效力!愿大人成全!”

    郑孟筠坐在堂上,笑了:“看,还是有人愿意的。这位大人请起,小景,带李越大人去沐浴更衣。”

    李越仍然是跪在地上不起:“郑大人,小人还有一事请求。家中还有老母妻儿,还恳请大人容小人前去照拂!”

    方才还义愤填膺的长者这时便说不出话了,只愤愤瞪着他。

    郑孟筠道:“那是自然。一会我便派些人随您先回家瞧瞧。今日晚些再来太守府,城中实在是事务繁杂,这边还需要大人多多上心。”

    李越称是,连连拜他谢恩。

    李越走后,郑孟筠又看向这两人,叹了口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两位,还是不愿么?本官并不曾投了十六部,但只我一人之力,也不能让这晖州城改了姓呀。左右不过为了百姓民生,还请两位大人再考虑一下。”

    郑孟筠嘴上虽说着谦词,但仍然是押着两人不放,就让他们跪在堂上。见两人迟迟不应,他便自顾自地与长孙景说话。

    明烈先前统计了这几日每日新增的患者的数量和住址,郑孟筠吩咐去取来给他看。

    那标着点的地图便呈上来:受染者分布散乱且均匀,没有明显的聚集。

    郑孟筠盯着这标记过的地图沉思。先前军医同他说过了,已经排查过水源和食物的问题,还能是因为什么呢?

    郑孟筠的母家世代行医,他虽不熟谙岐黄之术,却也略懂些许皮毛。晖州产石灰,他便又向翻译询问道:“这城中还有多少生石灰?”

    十六部人不曾用过这个,长孙景说城中库内还有不少,眼下也没法子卖出去。郑孟筠心道真是万幸,道:“拿些生石灰,洒在街道上。每日两次,日升日落之时。嗯,还要宵禁,我想想……戌时之后街上就不能有人了。没人的时候再撒石灰。”

    长孙景道好,便去找人吩咐下去。

    “我记得这边山上有石灰窑吧,全开起来,城中因为瘟疫丢了生计的青壮年都可以去,每户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